菟丝花女配 第409章

作者:竹里人家 标签: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

  除此外,还有一点小小的几步,去岁还是八十亩田地,今年阮柔好运又添置了些,凑足一百亩,可把阮母高兴坏了。

  只是,阮柔也提前打过招呼,她最多置办这一百亩地,以后即便再有钱都不会添加。

  一来是担心收拢田地过多,导致周边百姓生计出现问题,哪怕她自认有足够的仁心,可总不能叫百姓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旁人的良心上,索性从根源断绝。二来,她总不能一辈子都在村子里看着田地,一百亩不多不少,够家里吃喝和镇上小粮铺的运营,至于她梦想的将粮铺开遍大江南北,左右还能从别处收粮。

  饶是如此,阮母也足够高兴,“阮家几代才攒下这点家底,你一个人就添了二十亩,对得起阮家列祖列宗了,你爹在地下知道也会替你欣慰的。”

  “嗯,娘,你也该替我高兴啊,我可给你争气了吧。”

  阮柔颇有些无奈,阮母总是觉得自己亏欠了阮家,好似没能给阮家生一个男丁承继是她的错一般,这种思想当然不对,可她对待阮柔这个亲闺女格外地好,不曾有丝毫嫌弃苛待,阮柔也只能随她去,反正阮家祖宗又不可能从地下爬出来。

  于是,阮母万分欣慰看向自己的能干闺女,只觉得比之阮父在时还要光荣,现下她可是铜湖村周边最出名的地主家老夫人。

  且不说阮母的心情如何,就阮柔而言,看顾田地的同时,她还得担心回省城的刘一帆。

  上个月,刚过完新年,刘一帆就赶路回省城参加科考去了,如今也没个消息回来,不知省城情况如何。

  她担心的倒不是其科举结果,对方再不济也不至于一个秀才功名都考不到,她担心的是人回到刘家后,那位她名义上的公公,刘一帆的亲爹,不知会如何处置。

  听刘一帆的话头,刘父是一个极为精明的官员,比起感情,他更看重利益和权势,所以,对他入赘一事哪怕再不高兴,只要侯府那边没有放弃他,加上他自己能有机会出头,刘父就不会拿他如何,但那不是假设嘛,谁知道刘父会不会脑子一抽,对亲儿子做什么,毕竟,入赘对一个要求体面的官宦人家来说着实算不上体面。

  而实际上,省城的刘知府家,却没有阮柔所想象的剑拔弩张。

  刘一帆颇为安静地在属于自己的小院子内备考,别说没有阮柔担心的狗眼看人低,整个后院上下对他都堪称毕恭毕敬,而这,当然不是刘父的手笔,其中,一般归功于刘母当年留下的旧人的衷心,另一半则是继氏妇人的厚待。

  也是好笑,当年他离开省城明明是这位继母一手促成,如今得知他选择入赘,竟然选择以礼待人,着实叫刘一帆觉得可笑,不知笑这位继氏妇人的手段,而是笑她实在太过单纯,不会真的意味他入赘了,本该属于他的一切待遇就会落到她的亲生儿子,他那继弟的头上吧。

  人这一声,唯独不能改变的,一是出生,他亲娘是刘父的原配夫人,他是原配嫡子,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,继氏永远只能是继氏,继氏子永远是继氏子,不拘在刘家人自己心中、抑或外人眼中,这一点不会改变。

  二是才华,他脑子里的知识是抢不走的,只要他能科举及第,将来入朝为官,以刘父唯利是图的性子,焉有不主动和好的道理,再者,侯府那边众人指不定都乐得看笑话呢,别说只是入赘,他就是给自己改个姓,侯府那边估计也没意见,毕竟,又不跟侯府姓。

  总而言之,总结下来,就是这位继母如今所作所为纯属自娱自乐,她既影响不了刘父,也影响不了侯府,权势抓不住,儿子也未必能培养好,未来一眼望得到头,他都懒得跟人计较。

  当然,刘一帆所设想的都是最好的结果,那就是他能科举及第,但这一点,他根本不用做第二种假设,只要他想,就跟只要阮柔想,什么生意做不得,每次不过换个花样图新鲜罢了。

  至于为什么没能给外面传消息,纯粹是刘父暂时怒气难消,暂时将他困在了刘府内,他懒得挣扎,左右临走前跟阮柔打过招呼,索性摆烂待院子里专心复习。

  

第535章 待过了二月半,刘一帆便拎着一只小考篮,在刘府人的护送下进了考场……

  待过了二月半,刘一帆便拎着一只小考篮,在刘府人的护送下进了考场。

  另一厢,铜湖村,春耕的事一切顺利,阮柔回到村中小屋,几个月没住人,哪怕砖石瓦房,此刻也添了几分破旧。

  她便想着使人来修缮一番,以她的性格,日后必不会常会铜湖村,阮母多半会跟着她,此时修上一次,也能多维持些年份。

  好在村子里人也好找,春耕刚过,多的是愿意寻零散活计的乡下汉子,一天二十文不包饭就可以雇上一天,阮柔请了五六个人,约莫修了半个月,原本略得破旧的房屋就被休整一新,少说还能维持上二三十年。

  等房子修好,留在镇上看粮铺的阮母也回来了一趟,看着新屋子很是高兴,又有点感伤,因为她知道,此时也同样代表着要离开,她并不畏惧陌生的远方和未来,只是有些忧伤要与过去做一次告别。

  等房子和春耕的事情结束,阮柔便开始为去省城做准备,这也是她们一早计划好的,镇上的粮铺已经走入正轨,能稳定地带来收入,这不仅意味着她们的一次成功,也代表粮铺不再需要这么多人。

  如今阮柔身边的人,除去阮母和宋姨是肯定会跟着外,金小妹和孙秋香母女早前都表示过愿意跟着她,金小妹纯粹是被钱途迷了眼,一心想着把粮铺生意做大做强,此刻热情慢慢期待去省城的继续开疆扩土。

  至于后者,则是无所谓在哪里带着,既然当初是为了保护阮柔而来,那么跟着她跑也没什么大问题。

  于是,镇上的粮铺只能交给铺子里新招来的钱管事,除去粮铺的往来生意外,钱管事还需要帮忙看管阮柔名下的一百亩田地、乡下的房屋,以及粮食收购的买卖,以作将来省城粮铺的进货来源之一。

  待叮嘱完一切,装上必须带的三马车家当,阮柔和阮母坐在颠簸的牛车上,开始向着省城进发。

  其实阮柔提过,自己先带人去省城打前锋,等安定下来再接阮母过去,可阮母愣是没同意。

  “你再成熟,也是一个孩子,娘做生意上没你的天分,可一个大人杵在那,旁人就得客气几分。”阮母的话是这样讲的,阮柔辩不过她,只得应了。

  只是,阮柔不知道的是,阮母最担心的还不是生意,毕竟哪怕省城生意不好做,她们还可以退回镇上,总能混一口饭吃,但女儿的婚事可没那么容易解决。

  自打刘一帆回来省城就没了消息,哪怕提前打过招呼,回省城后家里肯定还有一关,加上科举在即,恐怕不会有太多来往,而事实上,几个月过去,也就顾华遣人送了几封信过去,阮母可不就担心上了,连阮柔如何安慰都没用。

  阮母非要跟着,就是想亲眼看看刘家和刘一帆本人的态度,要是可以,她还是想和刘家友好往来的,毕竟,对拐跑人家的嫡长子多少有些心虚来着。

  从小镇去往省城的路途需要三天两夜,其中,前半段基本都是乡村小路,只有后面一小段路是官路,她们清晨出发,约莫在第三天的傍晚能到达省城。

  马车颠簸着在乡间小路骑行,速度并不快,在野外露宿了两夜后,马车终于上了官道,再走一天,就能到省城了。

  阮柔估摸着时间,差不多刘一帆的第一场考试也该结束,也不知成绩有没有出来,刘家又是作何反应。

  而就在阮柔惦记刘一帆的同时,对方那边也在争取出城来迎。

  刘府,科举今日刚公布的了名次,刘一帆不出预料,考中了第三名,顺利取得秀才功名。

  当他没有功名的时候,刘父对这个儿子的入赘只是觉得丢脸与可惜,多余的就没有,毕竟他不止一个儿子,传宗接代嘛,一个也够了。

  可当这个儿子跃居秀才,他才突然发现,让一个即将大有前途的儿子入赘,着实太过可惜,于是,在刘一帆回归几个月后,第一次迎来了正式的父子谈话。

  “一帆,你还年轻,现在就已经有了秀才功名,以后,说不定你会比我走得更远。”刘父的眼神意味深长。

  刘父的年纪其实并不算大,近四十岁的年纪,已经做到一省知府的位置,知府是正四品,如若给他一个机会,或许还能摸一摸京都三品官的位置,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跟侯府交好,原配妻子死后,还是再娶了一个庶女的原因。

  如今,他说儿子可能比自己走得更远,足以说明他对这个儿子的看好。

  

第536章 听到刘父的话,刘一帆斜眼看了他一眼,愣是没吭声。 刘……

  听到刘父的话,刘一帆斜眼看了他一眼,愣是没吭声。

  刘父只得一边心内赞赏,一边有些痛心地继续劝,“你如今年轻,觉得入赘的事没什么影响,可其实不是的,起码外人瞧着总不像话,你到底得想明白,到底前途重要还是一时的冲动重要。”

  刘一帆依旧选择沉默,好似在权衡利弊,也可能压根没放在心上。

  以前父子俩的关系其实也未必有多亲近,加上好几个月没见,刘父总觉得自己看不清楚这个儿子,更弄不清楚他此刻的沉默到底是何含义,斟酌了番,他把本来要说的话往回收了收,“如果你真的喜欢,把人娶回来也就是了,不管入赘还是嫁娶,只要你们两个人在一起,其它的都是小事。”

  刘一帆眉毛稍微动了动,不愧是老狐狸,竟然没想着拆散他和阮柔,若他真是特意表现出来的对阮柔一时感情上头,刘父这话说不定还真的有作用,可惜,并不是,所以刘父算是白费口水了。

  慢慢的,刘父也品出点门道,一时不知该对这个儿子提高点评价,还是降低点,但怎么说呢,他自己不是个感情至上的,但也不至于对这样的儿子有所嫌恶,而是真心担心他的前途。

  等刘父该说的说了,刘一帆才缓缓开口,“爹,你说的我都明白,可不管是现在科考还是以后当官,凭的都是能力和学识,跟我入赘还是成婚没什么关系,科举为官的事情以后还得爹多费心。”

  于是,刘父更惋惜了,不为别的,而是这么优秀的儿子入赘出去,儿子还是自己儿子,以后的孙子可就不姓刘了,多少有几分可惜。

  可他到底看明白了儿子的坚持,索性不再劝,而是自然转换了话题,秀才顶多算开启科举的起点,以后的路还长远着呢。

  科考上的事,刘一帆倒是听得认真,一朝有一朝的规矩,尤其刘父在官场经营多年,其中心得体会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
  父子俩整整聊了两个时辰,从科举试卷讲到考场环境,从后续考题到朝堂局势,刘一帆收获良多,刘父也讲得很是尽兴,刘家算是书香世家出身,没太多背景,刘父能混出头主要还是靠自己出息、以及当初被侯府榜下捉婿有了一场好婚事,如今轮到下一代,想来比起当初的他会轻松不少。

  等聊完,刘一帆恭敬起身离开,刘父看着人离开的背影,心情突然转好,管他以后怎么样,眼前马上要有出息的也是自己亲儿子。

  想开了,本来窝在书桌背后的人便也跟着起身,悠哉哉离开书房,而外面,刘家继母是不是偷窥两眼,恨不得看到父子两人打起来才好,最好把继子赶出家门,她才能安心。

  可惜,两人都是冷静自持的,连争吵都没几句,白叫她期待一番,等刘父出来,她忙凑上去,装模作样安慰几句,“老爷,你可别跟一帆生气,孩子还小,容易冲动行事,咱们做长辈的多教着点,以后就懂事了。”

  “哼哼。”刘父瞥她一眼,十分嫌弃,真是蠢笨得很,他都懒得多说。

  还不知自己被鄙视的刘家继母还以为刘父因为跟继子谈崩了生气,见此不仅没有察觉丝毫不对,反而心里乐开了花,闹崩了好啊,继子不受待见,以后家里的东西可都是自己和亲儿子的。

  就在刘家父子在在一场没有争吵的沟通中达成一致意见时,阮柔一行终于在傍晚赶到了省城。

  进城交了一人五文的入城费,阮柔便张罗着先找了客栈休息,第二天晌午,睡了一大觉的几人才终于勉强摆脱路途的困顿,提起了点精神,预备去之前在省城买下的商铺去看看。

  商铺是之前请刘一帆帮忙买下来的,跟镇上粮铺同样的前铺后院格局,面积要大上不少,几乎将镇上粮铺这段时间赚的钱全搭了进去,才堪堪买下这么一座铺子,也是她们今后一段时间安身立命的居所。

  太阳懒洋洋地立在正当空,阮柔一群人出了客栈,没有第一时间去铺子,而是先就近找了个酒楼,大吃大喝一顿,精神气十足后,方才去了商。

  想来刘一帆回来也没空管,里面还是乱糟糟一片,灰尘都攒了一层,也不知多久没住人了,面积大、位置好,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井,想要用水只能去巷子尽头的一口公用井打水,也可以花一文钱请人打水。

  

第537章 辛苦收拾了一天,总算把省城的新家清理干净,阮柔一行人暂时安顿下……

  辛苦收拾了一天,总算把省城的新家清理干净,阮柔一行人暂时安顿下来。

  天将暗前,累了一天的一家人正准备出门找一家饭馆解决晚饭,就看到带着顾华匆匆赶来的刘一帆。

  刘一帆有些歉意,他本来收到消息说人今天能到,是打算提前到城门口接人的,奈何被刘父逮住,父子俩一顿没甚用的谈话,硬生生耽误了时间,这会儿才赶过来。

  “没事,我们自己能收拾。”阮柔从不是少了谁就不能自理的人,压根没觉得有什么问题。

  阮母也跟着打配合,“惠娘说的是,你有事就先忙你的去。”说话的空隙,阮母还不往偷偷看对方一眼,她白日没见到人,还以为两人崩了呢,没想到又过来了。

  刘一帆接收到阮母质疑的眼神,掩饰了,又好像没掩饰的样子,叫他有些如芒在背。

  阮柔有点无语,只得解围,“娘,我饿了,咱们快些去吃饭吧。”

  “对对,是该吃饭了,”阮母一拍手,“对了,一帆,你也没吃吧,跟我们一起去吃?”

  刘一帆连忙道,“娘,我定好了酒楼,这就带你们过去。”

  于是,一行人脚下又拐了个弯,刘一帆定的酒楼可不是她们一开始准备去的小饭馆,而是正经的三层大酒楼,是省城出了名的百味斋,一顿饭动辄几十两,哪怕省城一般的小富之家都吃不起,基本专供官宦富商们往来所用。

  几人在包厢坐定,阮柔和刘一帆位置相邻,双方交流着彼此这段时间的经历,阮母跟宋姨在一旁看着,露出一个满意的笑,吃什么喝什么都是小事,最重要的女儿感情顺遂,生意顺利,她就能放心了。

  等饭菜上来,众人动筷,阮柔尝过,味道果真不错,不愧高昂的价格。

  吃饭的功夫,阮柔也大概了解刘一帆在省城的现状,知道他如今已有秀才功名,正为下一步做准备。

  阮母听闻都吃了一惊,“一帆,你已经是秀才了?”

  刘一帆的年纪说大不大,才十几岁的年纪考中秀才,已经能称得上一句少年英才,若后续科考一路顺利,在弱冠之前,说不得就能走上官场。

  这么优秀的人,竟然选择入赘当了自己的女婿,阮母高兴之余,不免有一些忐忑,总觉得对方可能随时就会毁约,而她们却什么都做不了,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受伤害,只要一想,阮母看向女儿的眼神就满是怜惜。

  对上阮母的视线,阮柔有些无言,“娘,你少想些乱七八糟的,我们现在好好的,就算以后分开,那也是缘分不够,谈不上谁吃亏。”

  阮母瘪瘪嘴,不大服气,怎么就谈不上吃亏了,但凡成婚,不管休妻还是合离,总归是女子占便宜,谁叫这世道女子生存艰难呢,当然,瞧着女儿的什么,她没多说什么,反正她会帮忙看着,要是刘家小子有一点不对劲,她一定把人赶出家门。

  阮柔还不知道阮母已经想那么远了,见她没再有什么特殊反应,暂且放下,决意晚上回去跟阮母彻谈一番。

  吃罢饭,阮母又试探问起,“一帆,到了省城,我们也不知道要不要拜访一下你爹娘那边,有什么规矩礼仪”

  刘一帆想到今日跟刘父耗时颇久的沟通,心道也不是毫无作用,起码眼下对阮母的试探,就可以很坦然地回复,“要的,今日时间匆忙,等改日我爹休沐,我再约着出来,以后都是亲戚,认识一下也是好的。”

  瞧见阮母不安的神色,他继续补充,“娘,没事,我爹他现在对这门婚事没有意见了,还说想要见见惠娘呢,只是我家那位继母可能说话不会太好听,若是她说了什么不中听的,你只当没听见就成。”

  “哎,好,那就等你安排了。”阮母笑眯眯地,心下忖度自家能给出什么样的礼物来,她们乡下小地方来的,可比不上省城的知府老爷家,只能给出自家的心意了。

  饭后,天色已近黄昏,天边逸出一片绚烂的云彩,衬得整个省城愈发金光闪闪,耀眼夺目。

  阮柔迎着夕阳归家,忽觉心情很好,她在省城的将来也一定很精彩吧。

  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