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夭野
只当伙计过来禀告, 有书馆用的是新型印刷术时,饶是见惯诸多场面, 他心中的不安如似泉水汩汩冒头而出。
他暗中掐了把大腿,兀自安慰:“那又如何?出来就出来, 大家都是一样的,被找麻烦也会是他们在先。”
反正, 这回能赚的都赚了。
要不是他们书卖得便宜,一本卖个七八两,他们岂不是更多?
赚得不多也无妨, 钱不多,名气却有了。
原本, 他们苦苦经营,籍籍无名,因着这回府试书, 学子们大多知道了他们,往后还不全是赚钱的机会?
如此一想,他索性更盼着有书馆的书能出来。
他们作何想, 温知著不知道,也不在意。
趁着印刷术带来的热度尚在,有书馆门前的广告牌再度被更新:【《十天搞定府试一本全》第一批已出,请各位学子前来取书】
此消息一出,上京城内一时沸然。
“新印刷术真有这般厉害,几百本说出就出?”
“何止几百啊,我听取书的学子说得有上千呢!”
“天呐!也太神了吧,那以后不是想看什么书都有?”
“说起来还是有书馆厉害,当初不都说他们出不来嘛。”
“谁叫人是皇亲国戚,能拿到旁人得不到的技术。”
“不用这么酸吧?印刷术公布了,方便的是大家吧?”
“甭管怎么样,印刷术利国利民,就是好!”
温知著原是想趁热度给自己打广告,没想到最后反过来,她给印刷术打了广告。
原本很多人或猜这很厉害,但对它厉害的程度没有概念。结果,她们几百上千的书一出来,旁人才知:哇哦,竟如此神奇!
那些观望犹豫的同行们本觉雕版、活字费功夫,这下也不再犹豫,派人认真研读公告,势要将印刷术好好用起来。
当然,这其中属那些买书又没退货的学子最兴奋,他们担惊受怕多日,这会儿颇为扬眉吐气,是以一窝蜂涌入有书馆,按着号码、名字挨个领书,拿到手后爱不释手。
不过,他们没多逗留,拿着书就迅速回家进书房,一头扎进新到手的书里。
一本书一百二十八页,他们只有十来天时间。学透吃透,时间紧任务重,谁也不敢耽搁。特别后面的模拟押题,他们认真看完前文,方才知除了方法论,这才是全书重中之重,不可外传之法门。
模拟题附有参考答案,但大多数学子们皆知道,肯定不能直接用,而是得按照解题思路,用自己的话转化。是以,整整十来天,他们暗戳戳看,暗戳戳背记。
而有书馆连着三天出三批货,预售的三千册彻底交货完毕。之前心有犹豫的一些人,或是得到消息晚的,在有书馆出第一批货时,便奔赴而来,言明一定要买这次的府试书。
温知著提前有吩咐,这种搭配真题、模拟题的应试教材有其时效性,得与读者说明利弊,特别现在,府试将近,很可能买了看不完,如果他们执意要买,不是不行,但不能退货。
徐春霞按着她的吩咐,与人讲明。尽管这样,销量蹭蹭往上涨,两天时间就卖出一千册,还有再往上的趋势,却被温知著叫停。
“对外说本书售罄,这回府试前不再销售。如果仍想买的话,可关注下一年府试书。”
“好的,东家。”
这回徐春霞没有不解,因为她知这加印的一千册来之不易。温知著连跑了三四家纸铺,才找到一批合适用纸,几乎是连夜赶工,方紧急装订出来。
再有一个便是,府试日子真的太近了。
门口售罄牌子一放,仿佛听得见全上京城的叹息声。
怎么就不卖了呢?
而手握五百本货的赵川东,就成了最大赢家。
他先前跑周边县镇以一本三两的价格,卖出一些后,待得知有书馆售罄的消息,他又杀回来,将书价提高到一本四两,甚至最后几十本卖到了一本五两银,仍是供不应求。
有的学子不死心,特意来有书馆打听,确定这回真的不出了之后,失望而归。之后几日,每日皆有人来问,直到距离府试只剩两日天,书馆门前才算安静下来。
办公室里,一众人正欣喜又惊讶,徐春霞最爽快,径自问:“东家,您是说我们歇三日?”
温知著点点头:“嗯,还有大家这月的月钱,也发给你们。”
宝枝拿着银子,一个个发到手。
看着到手的雪花银,大家几乎喜极而泣。有人数了数,发现比之前谈好的月钱多了,不禁问道:“东家,月钱是不是发错了,怎么多了些?”
温知著:“没错,多的是这月的奖金。以后,凡是干得好,销售好,皆有奖金奖励。”
“这是真的吗?桂花你快掐掐我,看我是不是做梦。”
有人笑着道,旁边跟着发出喜悦的笑声。
整个办公室洋溢着轻松又开心的气息。
看着他们高兴,温知著也很欣慰。
“好了,拿了月钱大家今日下班,明日就好好休息。忙活了一个多月,你们也没消停,尤其是后面的印刷、装订,几日熬通宵,各位辛苦了。趁着这几日不忙,咱们暂时没出新书,书馆也没在售图书,先松快松快。”
“好好好,谢谢东家!”
“谢谢东家!”
接连不断的谢声响起。
“不用谢,这是你们辛苦所得。回来后,好好干!”
“好的东家,我们一定好好干!”
徐春霞带头表态,林小木和刘桂花附和得最大声。
回去后,刘桂花数了一遍钱后,放回去又掏出来,再数一遍,数完后眉毛扬着,嘴角咧着,任谁都能看出高兴来。
“桂花,你这数了三遍吧,还没数清哪?”
同屋的打趣她。
“数清了,俺就想多数数,俺心里高兴。”
刘桂花把银子紧紧攥在手里,冰凉的银子染上些许些许热意,她的心里方才踏实了几分。
是真的,真的是真的!
她一个月赚了足足一两多银子。
往后一定要好好干,绝不辜负东家。
刘桂花眼眶微热,忙背着身子开始收拾印制室,整个人看起来干劲十足。刚打趣她那人不屑撇嘴,不就一两多点银子,看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。
同刘桂花一样激动的还有林小木。她是刻工,月钱多,再算上温知著给的奖金,一月赚了三两多,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。
一定要好好干,不辜负东家。
她如是想着,却还想另外做点什么答谢温知著。
“不光月钱足,还有奖金,真好啊。”
“东家真是一点没含糊。”
印刻室好几个在小声议论,林小木暗自听着,疯狂点头。
东家真的好好,一点不在乎她的出身。很多人觉得她刻碑不吉利,说媒的都不乐意给她说,东家却不在意这点,还会因她做得好而夸她。
是个顶好顶好的大好人。
-
温知著回到办公室,做这回的项目复盘。
前两日,账房已将这回总销售额给到她。四千册书拢共卖了近八千两,先除去期物料成本费、装修费花的两千两,再有占大头的稿费一千多两,还有人工费、后期纸费,整个算下来盈利在四千两左右。
这个账目一出,温知著倒吸一口气。
古代卖书,真的能赚钱。
要知道,这种盈利她以前做书想都不敢想。
回忆她的职业生涯,也只有那几本畅销书能有这么大销售额,但是最后分到出版社的钱,是刨去各种渠道分成、宣发费、印刷费剩下的,能赚是不假,利润真不高。
何况那还是畅销书,发行码洋在上千万。但大多数书是没这种待遇的,赔本买卖的占多数,最后全压在仓库里吃灰。
温知著揉揉发涩的眼眶,似乎有些明白了,为何社里的老编辑常常回忆出版的黄金时代。
在他们的口中,那是一个千万人渴求知识的时代,也是出版的黄金时代。人人向往知识,渴求进步,从书本中探寻人生的答案,在书页中发奋自省。
是以,那些年书卖得好,几乎是只要出书就能赚钱。后来,随着时代进步,无数便捷式阅读覆盖式增长。
书好像变得……没那么重要了。
渐渐地,那些年成了无数出版人回忆向往的黄金年,也是温知著无缘经历的朝阳时期。
现在,她好像在这里看到了——朝阳初升、暖阳倾泻的全新时代。
这会是她的时代吗?
-
温知著无从得知,也不再分心去想。
无论怎样,她要的是做好当下,稳稳当当地往前迈进。这回书卖得好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空白。等这一波过去,她估摸着同类书便会如雨后春笋,一个个冒了头。
到那个时候,她该如何做?
而且,这回问题也诸多,她需要总结出来,再行改善。
一个是书纸问题。
质量且不说,世面上大同小异。但纸后面生产不出来,周期长、费用高,这回的物料费基本全花在上面。原本印量或不止如此,纸的出产大大限制了出货量,得想办法解决。
一个是书内容问题。
她发觉自己思路不算错,也不能说全准确。做教材的选项没问题,但最后几天迫于考期将近,只能选择不发售时,她才发现问题:他们的书太厚了!
如果这书只有薄薄的几页,便是只剩两三天,她也是敢出售的。
关于这个问题,她细细深想,又回顾前世的经典案例,也算是找出原因。这本书全而广,更适合中前期复习所用,最后冲刺用冲刺卷、押题卷反而最合适。
她把这个记下来,盘算着如何优化。之后,她还会出院试、会试等书,布局整个教材品类,届时好规避此问题。
做完复盘,她简单收拾下,提前下班。她把要付的稿费换成银票,先去了趟府衙,亲自给同知送去。
同知看着手中的银票,克制着激动情绪:“这是全部稿费?”
三百多两银子,能把府衙的墙刷一遍、地修一遍,桌椅也换上新的,他们京兆尹也总算能改头换面了。
温知著回:“这是第一批稿费,之后应是还会有的。”
上一篇:咸鱼女配不想红
下一篇:貔貅穿成花瓶后开始重操旧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