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大白牙牙牙
霍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将,主要还是因为边境安稳,短时间内没有用到行唐关军队的机会。
新任行唐关主将有充足的时间收拢人心,接掌军队,理清军务。
霍世鸣想要重新执掌军队,只有一个办法——
坚定主战。
太后娘娘并非是一个软弱的人,她已经决定的事情,极少有回旋的余地。
要是霍世鸣先去说服太后,即使成功说动太后,也达不成自己的真正目的。
所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做过一次就够了,没必要再做第二次。
最好的办法,还是先去说服朝臣,拉拢盟友,让更多人支持他,让发兵大穆、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朝堂上的大势所趋。
再以大势,裹挟君意,让太后和陛下同意发兵。
……
这样的大事,即使霍世鸣十分心动,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松口答应。
别的不说,他总得先派人去一趟大穆,看看大穆的情况是否如孔易所言。
他再信任孔易,也不可能孔易说什么,他就信什么。
孔易知道霍世鸣的顾忌,起身告退:“给将军出谋划策,是我的本分;是否要采纳,全在将军。
“新任行唐关主将的人选还未定下,就算定下了,等他彻底梳理清楚行唐关的军务,也要一两年时间。
“将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考虑。”
孔易一走,霍泽扭头看向霍世鸣,脸色一垮:“爹,这样做实在是太冒险了。”
霍世鸣神情阴晴不定: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
霍泽连忙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一股脑道出。
“收复燕云十六州说得轻松,但要是那么容易做到,整整一百年过去,怎么还没有被收复。
“我知道爹你不稀罕当兵部尚书,但娘娘心意已决,我们何必逆着她的心意来呢。
“你已经是一等承恩公,就算真打赢大穆,收复燕云十六州,于我们家而言,也不过是更添三分荣耀显赫。风险远大于收益,又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。”
也许是自己比较胸无大志吧,霍泽真的挺满足现状的。
虽然有的时候,他也会觉得太后过于严苛,但霍泽不愧是方氏的亲生儿子。
再如何不满太后的做法,也顶多是掩起门来悄悄抱怨两句,根本不敢往外说。
霍世鸣狠狠瞪了霍泽一眼:“霍家是武将出身,你小的时候,我一直压着你读兵书、习兵法,这才勉强磨去了你的浮躁。
“原以为你长大以后,再也不需要我时时盯着你上进,这才放心让你一个人留在京中。现在看来,我让你看的那些东西,你都没有好好看过。”
霍泽目光游移,有点心虚,勉强辩解道:“我要去衙门当差,隔三差五还要网罗好东西进宫探望陛下,与陛下联络感情,再分出一些时间陪伴关氏、应酬同僚……”
霍世鸣懒得听霍泽的狡辩,挥手打断。
他看着霍泽,面无表情:“谁告诉你,发兵大穆是风险远大于收益?”
霍泽一愣,连忙坐直,露出洗耳恭听之状。
霍泽这个态度,让霍世鸣心气稍顺。
他深吸一口气,开始给霍泽分析利弊。
霍世鸣是常年留守边境的武将,时常与羌戎接触,又志在“收复燕云十六州”,所以也会想办法收集大穆的情报。
对于大燕的军事实力,以及大穆的军事实力,霍世鸣都心中有数。
这几年里,大穆深陷夺嫡之争,原本归顺大穆的游牧民族部落,也在陆陆续续掀起反叛,国内形势动荡不安。
反观大燕——
“先帝还在时,你阿姐就在为日后吞并羌戎、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准备了。
“我不知道她具体都准备了些什么,但十余年筹备,我可以肯定,战事一起,优势必在大燕。”
面对一场胜算极大的战争,霍世鸣如何能不心动。
如果他没有被调回京师,没有被任命为兵部尚书,霍世鸣还能耐着性子多等几年,等时机更成熟一点再掀起大战。
但现在,再等下去对他没有任何好处。
霍世鸣叮嘱霍泽:“注意你的嘴巴,别什么事情都往外说。即使是你媳妇,也不能透露一句。”
霍泽为自己叫屈:“我哪儿敢往外说啊。”
他还不至于如此没有分寸。
而且这种事情说给媳妇听,只会让媳妇跟着他一起担惊受怕。
何必呢。
霍世鸣满意道:“那就好。”
霍泽其实已经被霍世鸣说服了大半,但心中还是隐隐有着不安。
他琢磨了好一会儿,终于知道自己的不安从何而来。
太后私底下做了那么多筹备,却迟迟没有提出要和大穆开战。现在他爹抢先一步提出来,岂不是有摘太后桃子的嫌疑?
“爹,我们这么算计娘娘,以她的性子,想必不会善罢甘休……”
霍泽所说的,也正是霍世鸣所担心的。
霍世鸣闭了闭眼,长叹一声:“我就没见过几个比太后更铁石心肠的人。
“她那个人,只看重利益。需要霍家支持她的时候,就说什么她与霍家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哄得我将所有筹码押在她身上。
“眼看着已经大权在握,不需要霍家支持她了,就开始嫌霍家碍眼,要过河拆桥。” :
霍泽不敢吭声,静静听着。
“文盛安那老贼说话不中听,但有一句话,细细想来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“朝堂上存在几方势力,才能彼此制衡。太后党一家独大,朝政尽归太后一人之手,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霍泽张了张嘴。
不久前,他爹俨然还是一副太后党执牛耳者的架势。
如今话里话外,已经开始将自己和太后党进行切割了。
霍泽听得糊涂,小声询问:“爹,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霍世鸣拍了拍霍泽的肩膀,语重心长:“我已经明白过来了。在太后那里,霍家的份量可有可无。从今往后,你要多和陛下打好关系。”
霍泽:“啊!?”
霍世鸣眼睛一瞪,脸庞一板:“哪来那么多废话,要你做什么,你就乖乖去做。爹还能害了你不成。我打拼下来的家业,将来不都是留给你和阿兴的吗。”
***
大朝会结束后,霍翎一直在等待霍世鸣求见。
这一等,就等了足足两日。
霍世鸣再出现在霍翎面前时,已经整理好了自己的心情,将一个“虽有不满,还是愿意听从太后安排”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霍世鸣叹道:“我在京师出生,却在燕西生活了大半辈子,骤然听闻自己要离开熟悉的地方,心中难免不舍,所以那日才会进退失据,冒犯了娘娘。还望娘娘不要怪罪。”
除了向霍翎认错,霍世鸣还主动向霍翎打听起新任行唐关主将的人选。
“我年后才去兵部报道,如今待在家里也无所事事。要是娘娘定好人选,我也能将我这些年的经验整理出来,告知对方。”
霍翎淡淡道:“兹事体大,我也还在斟酌。”
明显是不想多聊这个话题。
霍世鸣识趣闭嘴,没有再追问,更不敢对新任行唐关主将的人选发表任何看法。
霍翎对霍世鸣表现出来的态度,大体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她不打算一直抓着这件事情不放。
所以在丁景焕进宫请安时,霍翎道:“前
任行唐关副将刘集的罪名,该定下来了。”
丁景焕恭声应是。
几日后,前任行唐关副将刘集因贪污受贿、玩忽职守等多项罪名,被判抄家流放。
霍世鸣收到消息,知道自己这一关差不多算是过去了。
不管无锋具体查到了些什么,太后都不会继续追究。一切只会终止在刘集这里。
***
上层的暗潮涌动,与中下层官员无关。
这些变动既不能让他们从中得利,也不会损伤他们的切身利益。
比起关注上层官员的调动,中下层官员更关注的,反倒是祝青云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四品女官。
谁家没有女孩?
就算自家没有适龄入宫当女官的姑娘,族中也有啊。
他们这些人家教养出来的姑娘,难道还会输给一个从苍州城过来的商户之女?
不少人都看到了这条青云路,并为自己看到的前景疯狂心动。
在宫中传出风声,要从官员家眷中征召一批有才能学识的女官,为太后侍奉笔墨,协助太后处理外朝奏事时,这份心动顿时达到了顶峰。
他们积极打探情报,鼓动家中女孩报名。
就连一些不太重视女子学识的人家,也都临时抱起了佛脚,急急忙忙为家中女孩聘请夫子,希望能赶在宫中开始选拔女官之前,将自家孩子教导成才。
场面之热烈,即使霍翎待在皇宫里,也有所耳闻。
肃郡王府的季二夫人进宫给霍翎请安时,还将它当做趣事告诉霍翎。
季二夫人颇有些看笑话的意味:“这些老古板,总觉得女孩不需要学太多东西,现在怕是悔得肠子都要青了。”
她只有一个女儿,曾被选为公主伴读,跟着公主在天章阁读了几年书。季二夫人看起别人笑话时,自然是底气十足。
霍翎笑了下,说:“懂得后悔就是好事。”
上一篇: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