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45章

作者:大白牙牙牙 标签: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

  相比之下,倒是身为当事人的霍翎,神情最为轻松自在。

  看大家神情如此严肃,霍翎还开了个玩笑来活跃气氛:“哀家今日召你们前来,只为一事——算永庆帝的死期。”

  下首几人面色古怪。

  丁景焕附和道:“娘娘昨日夜观星象了?”

  霍翎唇角微弯:“哀家昨夜确实去了趟摘星台,不过雨夜无星可观,哀家是掐指一算算出来的。”

  丁景焕眨一眨眼,瞥见霍翎唇角促狭的笑,突然反应过来了:“娘娘认为,永庆帝要撑不住了?”

  无锋恍然:“确实不无可能。”

  无锋在最初的疑惑过后,也猜到这是怎么一回事了。

  “永庆帝中风晕厥迟迟不醒”确实是请君入瓮的假情报,但他们得到的所有情报都是假的吗?

  这不可能。

  所有情报都是假的,太容易被人拆穿了。

  无锋自己就是负责情报的。

  如果他想要投放假情报钓鱼的话,他一定会在众多真情报里,掺杂进一两条重要的假情报。

  只有做到九真一假,才能让人难以分辨。

  宋叙面露沉吟:“之前我们都被永庆帝清醒、大穆兴兵二十万南下的消息给转移了注意。”

  大穆这一次来势汹汹,几乎将燕云十六州的兵力全部押上,以至于众人都有一种错觉,永庆帝的身体应该没有情报里说的那么糟糕。

  但,这会不会也是永庆帝算计的一环?

  他的真实情况,也许比他们以为的还要糟糕一些?

  祝青云也加入讨论之中。

  他们先前一叶障目,没有往这个方向思考过,如今被霍翎点破那层窗户纸,各种猜想被一一提出。

  一番讨论下来,几人基本达成以下两个共识:

  永庆帝应该是撑不住了,就是不知道那口气什么时候才能咽下。

  虽然永庆帝强行压下了夺嫡之争,也已在日前册封十皇子为太子,但是其他几位皇子未必会心服。

  祝青云总结:“如果永庆帝还能多活几年,他应该不会仓促发动战争。”

  就是因为知道自己已时日

  无多,而太子根基尚浅,未必能压住几位兄长,永庆帝才会想到“用外患来解决内忧”这种激进的方式。

  宋叙赞同道:“祝女官所言甚是。在永庆帝假装自己昏迷不醒的日子里,几位皇子早已势同水火,根本不是永庆帝一道立储圣旨就能够平息所有问题的。”

  霍翎静静听着他们的讨论,指尖轻敲扶手,心中的想法愈发明朗。

  她抬手,止住众人的话音,转头看向无锋:“我们的人,有能力在大穆皇宫安排一场刺杀吗?”

  无锋:“娘娘想刺杀何人?”

  霍翎:“大穆太子。”

  无锋面露些许难色。

  大穆皇宫里确实安插有他们的人手,但想要执行一场针对大穆太子的刺杀,还是太勉强了。

  但娘娘不会无缘无故提出此事,无锋刚要咬牙说好,就听霍翎道:“刺杀失败也无妨。重点是要有这么一场刺杀。”

  无锋一愣:“娘娘的意思是……”

  霍翎唇角上挑:“给大穆太子和他身后的萧家,一个血洗京师的借口。”

  几位兄长不死,大穆太子的储君之位很难安稳。

  就算大穆太子年纪小,想不到这一层,太子背后的萧家也会让他明白这一点。

  不管刺杀的幕后主使是谁,太子和萧家都会第一时间将矛头对准几位兄长。

  季衔山先是眼前一亮,旋即又提出一个不同意见:“永庆帝怕是不会同意此事。”

  前线正在打仗,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后方生乱。

  霍翎道:“所以太子和萧家会避着永庆帝行事。”

  一向沉稳的宋叙,都难得亢奋起来:“太子一旦动手,几位皇子不会坐以待毙。届时后方一乱,前线也要跟着出问题。”

  丁景焕拊掌:“以永庆帝的刚愎自用,要是知道太子和萧家背着他做了什么好事,会不会一口气上不来,直接气死过去。”

  霍翎笑了一下:“能直接气死永庆帝,自是最好不过。”

  ***

  想要策划一场针对大穆太子的刺杀,绝非易事。

  而且大燕京师与大穆京师相距实在太远。

  为了能及时调度指挥,无锋打算潜入大穆京师坐镇,亲自策划安排这一起刺杀。

  霍翎没有阻止他,只是在他离开前,轻声叮嘱:“到了燕北,去见一见周嘉慕,将你的计划全盘告知于他,让他好好配合你。

  “这一次行动,以你安全为重。若事不可为,就放弃计划,另寻他法。

  “哀家的暗卫首领,可不能在这么一件小事上折损了。”

  无锋抱拳行礼,灿然一笑:“娘娘,臣去了。”

  无锋这一去,就如鱼入大海,彻底没了音讯。

  前线的战报隔三差五就会送回京师。

  眼下两军还在僵持阶段,大穆几番挑衅,有意让大燕出城迎战,但燕北军在周嘉慕的约束下打得很谨慎,双方交手,互有胜负。

  大穆增兵。

  大燕调行唐关驻军和燕羽军增援燕北。

  临行前,燕羽军统领孙裕成病重,燕羽军副统领陈立群暂待统领之职。

  ***

  起初,霍世鸣是怨的。

  怨方氏,怨霍泽,更怨自己那位铁石心肠的长女。

  偌大承恩公府,曾经花团锦簇,宾客如云,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拜帖投递到门房那里。

  就连承恩公府的下人,都比其他府邸的下人要神气三分。

  但如今的承恩公府,就如同那无人打理的庭院,衰败凋零,再无往日风光。

  霍世鸣开始头疼,失眠,甚至开始酗酒。

  他以前是从不酗酒的。

  身为战场将领,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,偶尔小酌几杯助助兴就罢了,绝不可贪杯多饮。

  即使是被霍翎调回了京师,霍世鸣也没有破这个戒。

  可现在,再恪守这些准则又有什么意义呢。

  与其保持头脑清醒,倒不如用酒醉来麻痹自己。

  随着前线战况一点点传入霍世鸣耳中,霍世鸣开始惊惧。

  而孙裕成的书信,更是让霍世鸣惶惶不可终日。

  在信里,孙裕成提到两件事。

  第一件事,就是他在临行前一日突然染病,浑身疼得无法下地,最后是由副统领陈立群代替他率领燕羽军前往燕北增援。

  【陈立群疑似为太后亲信】

  短短十个字,却让霍世鸣反复看了许久。

  因为陈立群这个人,是在燕羽军创立之初,招进来的第一批兵源。

  小伙子生得仪表堂堂,又能文能武,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,被他和孙裕成倚重。

  陈立群是燕西本地人,这么多年来,他只来过一次京师。

  如果陈立群是太后的人,那他是什么时候投靠太后的?

  是在崭露头角以后,还是……

  在燕羽军创立之前就已经投靠了太后?

  他进入燕羽军,是否出自太后的授意?

  不知怎么的,霍世鸣突然想起太后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:

  “父亲可知,燕羽军为何会叫燕羽军?”

  传闻称,燕羽军是由太后提议创办的,燕羽军的名字来源于太后的名字……

  那时候,他并未将太后这句话放在心上。

  但现在想来,以太后的性子,燕羽军与她的交集如此之深,她与先帝又怎么会不在军中布置后手,安插钉子?

  以前没启用后手,只是因为没必要。

  现在觉得他和他的人不可信了,就立刻开始清洗他在燕羽军的势力,让她布置的后手发挥作用。

  不……

  不只是燕羽军。

  霍世鸣视线微垂,看向书信的下一行。

  除了孙裕成,他在行唐关驻军中的亲信,大都被行唐关主将白镜文抽调去了燕北。

  这一去,短则三五月,长则一两年,等他们再回到燕西时,燕西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地。

  如此光明正大的铲除异己,白镜文怎么敢的!

  若不是得了太后的首肯,白镜文怎么敢的!

  手中轻飘飘的书信宛若一块沉甸甸的巨石,压得霍世鸣喘不上气。

  他浑身战栗,抬头看着带来书信的孔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