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97章

作者:大白牙牙牙 标签: 爽文 朝堂之上 成长 正剧 古代言情

  霍翎道:“倒也不是不妥。这是多年的惯例了。只是,陛下膝下就这么两个公主,再怎么宠着纵着都不为过。”

  “听说大公子那边,每天都在天章阁念书,身边每一门课业的老师都是朝中大臣。”

  霍翎身为皇后,除了要调理六宫外,还要教养皇子皇女。

  季渊晚那边,霍翎不打算沾手,景元帝也默许了她的做法。

  所以霍翎需要教养的只有两位公主。

  “臣妾是觉得,三个孩子年纪相仿,没必要在这方面区别对待。就让两位公主也去天章阁念书,再从朝中请两个大臣担任公主师,让他们为公主讲史,陛下以为呢?”

  景元帝一时没有回答。

  但他这个反应,反倒鼓舞了霍翎。

  没有立刻反对,恰恰说明景元帝有在认真考虑她的提议。

  霍翎再接再厉:“要说臣妾见过的最气派的皇家人,除了陛下,就是宁信了。咱家的公主,要都能和宁信一样,那才叫好呢。”

  听霍翎夸奖亲妹妹,景元帝笑了一下:“该让宁信听听你这话。”

  “这是肺腑之言。”

  霍翎握着景元帝的手,声音愈发温柔下来:“陛下,臣妾不知两位公主是如何想的,臣妾自问资质远超弟弟,所受的教导却远逊于弟弟。”

  “那是臣妾的亲弟弟,臣妾心中依旧时有不平。大公子和两位公主之间还隔了一层。”

  说到这儿,霍翎将景元帝的手掌引到自己颊侧:“况且,陛下最初注意到臣妾,不正是因为臣妾在燕西立下了功劳吗。那些庸碌之人,才会畏惧女子拥有才能。”

  景元帝用指尖顺了顺霍翎的脸庞,终于道:“也好。”

  “你是皇后,你觉得这样做对两个孩子更好,那就依你的想法来。朝中大臣那边,朕与他们说一声,看看有谁愿意来教导公主。”

  霍翎道:“别人不清楚,陆尚书肯定乐意。”

  景元帝哑然失笑:“等过完年,朕问问他。”

  聊完两位公主的培养问题,霍翎又换了个话题,与景元帝一直聊到宫宴结束,两人才回了凤仪宫休息。

  湿润雾气升腾而起,霍翎喝完醒酒汤,靠在浴池里昏昏欲睡,脑中却在回想着今晚的事情:

  她想要提高自

  己在前朝的影响,就势必要在朝政上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
  但她刚成为皇后不久,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坐稳皇后之位,做好皇后应尽的职责,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。

  恰好,教养公主就是皇后的责任。

  即使是朝臣,也不能说她的提议有错。

  如果能让两位公主进入天章阁读书,还能请朝臣来担任公主师,这无疑能慢慢提高两位公主对前朝的影响,又不至于让朝臣太过警惕。

  还能对德妃和贤妃施恩。有利于后宫的安稳。

  想到这儿,霍翎又不免想到了肃亲王府那边。

  陛下几乎每日都宿在凤仪宫里,两人间的房事也算频繁,如果她能有陛下的孩子,自然是皆大欢喜。

  但是,如果她始终不能怀上陛下的孩子,她也需要给自己安排一些后手。

  肃亲王府主动向她示好,她也没必要将肃亲王府往外推。

  别的不说,两位公主身边的伴读名额还没满,季二夫人家的二娘子倒是可以先进宫来当公主伴读。

  翌日下午,太医院派人来给霍翎请平安脉。

  看到来人时,霍翎不由笑了下,这是个老熟人了。

  “相太医,燕西一别,许久不见了,你瞧着没什么变化。”

  “老臣早就该过来给娘娘请安了,只可惜之前一直没轮值到,还望娘娘恕罪。”

  相太医恭恭敬敬地给霍翎行礼问安。

  即使早就知道霍翎成了皇后,但当他真正站在霍翎面前时,相太医心中还是不禁升起感慨:他瞧着是没什么变化,皇后娘娘的风仪却远胜燕西之时。

  霍翎示意他免礼:“相太医救了本宫的父亲,本宫感激还来不及。”

  相太医走上前,开始为霍翎请脉。

  霍翎的身体底子一向极好,她连调理的汤药都不需要喝,所以相太医过来请平安脉,也是走个过场就离开了。

  目送着相太医远去的背影,霍翎挥退屋内其他人,只留下无墨。

  “你说,回春堂的陈大夫,会愿意进太医院吗?”

  这位陈大夫,是当初永安县赈济灾民时,被霍翎请去问诊棚坐诊的年轻大夫。

  无墨诧异:“娘娘怎么突然想到了陈大夫?”

  霍翎道:“我想在太医院里有一两个值得信任的人手。”

  倒不是不信任太医院的人。

  主要是,有一些问题,还是需要找值得信任的人来询问。

  比如说,她想问一下关于陛下子嗣方面的问题。这就不太好问相太医他们。但要是在信任的太医面前,她就没有这些个顾虑了。

  其实直接从太医院里选出一两个人来栽培,也是完全没问题的,但霍翎与陈大夫打过不少交道,对陈大夫的人品和医术都很认可,才会第一时间想到他。

  无墨思索片刻,道:“我可以去信一封问问陈大夫,我想陈大夫会同意的。”

  “燕西太小了,陈大夫一直留在那里,医术很难精进。能进太医院,对他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机缘。”

  “你说得对。”

  霍翎就将这件事情交给无墨去办了。

  ***

  依照朝廷惯例,每年腊月二十五,各衙门封存官印,景元帝也会封存玉玺,一直到正月初十,各衙门重新开印,景元帝也重新开玺。

  这期间,除非有相当紧急的公文,众人都是不用处理朝政的。

  不过,不用处理朝政,景元帝依旧不得闲。

  皇帝贵为天子,每年过年时,都要代表天下子民进行祭祀活动,祈求国朝来年风调雨顺。

  霍翎身为皇后,也要与景元帝一起参加祭祀活动,为民祈福。

  但对于霍翎来说,真正需要她操心的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,祭祀活动主要是由礼部那边来主持,她只需要照着礼部定下的章程来做事就好。

  趁着德妃和贤妃过来请安时,霍翎将她对公主读书的安排告诉两人。

  天章阁是什么地方,德妃和贤妃久居宫中,一清二楚。

  她们虽然不能完全明白这件事里蕴含的政治意义,但都知道不是一件坏事,惊讶过后,纷纷出声向霍翎道谢。

  聊到两个小公主的课业,德妃还道:“大公主从行宫回来后,跟我说起过娘娘骑马射猎的英姿,还说以后一定要向娘娘看齐。”

  贤妃暗骂德妃奸诈,她是绝不肯落于老对手之后的:“难怪二公主这些天勤于练习骑射,臣妾还说这孩子怎么突然这么努力了。”

  霍翎笑道:“两位公主的骑射师傅是极好的,让两位公主跟着骑射师傅好好学。”

  顿了顿,霍翎又多释放了一些善意:“本宫时常会去马场那边练习骑射,两位公主平日里若是闲着无事,也可以随本宫一道过去。”

  德妃和贤妃连忙应好。

  她们虽不是顶顶聪明的人,却也绝不愚笨。

  不说旁的,光是这位霍皇后进宫以来的种种手段,就远不是她们所能企及的。

  像德妃,更是在心下暗道侥幸。

  幸好有大伯在,不仅帮她上书躲过了立后风波,还提醒她要与霍皇后交好。

  让霍翎有些诧异的是,今年过年,端王府居然不打算接季渊晚回去吃年夜饭,只是向景元帝求了个恩典,让季渊晚在正月初二时回一趟端王府即可。

  这个安排,看似不近人情。

  但以目前的情况来说,其实才是最明智的做法。

  果然不能指望自己的敌人一再犯错啊。

  等景元帝过来凤仪宫时,霍翎正在练箭。

  景元帝在旁边看了一会儿,也来凑了个热闹。

  霍翎射完箭筒里最后一支箭,对景元帝道:“陛下,您今年还没去过西郊吧。”

  以往每年夏天或者冬天时,景元帝都会去西郊住上一段时间。但今年情况特殊,夏天景元帝是在行宫度过的,冬天霍翎进宫,更是忙得走不开。

  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。

  景元帝问:“你想去西郊过年?”

  “等祭典结束,我们就去西郊待到初十再回来吧。”

  景元帝笑着应了声好,抬手为霍翎拂去眉间落雪,拉着她进了温暖如春的宫殿里。

  “朕每年都会题几副春符赐给大臣,你的字近来练得不错,是要在旁给朕研墨,还是与朕一起写上几副,然后一同赐给大臣的夫人?”

  霍翎没想到他会这么说,但她练了那么久的字,也乐意显一显身手:“臣妾这就给陛下研墨,然后与陛下一起写上几副。”

  霍翎一边题着春符,一边与他说起以往过年时,家中的春符都是由她一手包揽。

  “今年只记得给我爹他们送了年礼,忘了顺便给他们写几副春符了。”

  景元帝道:“那你再多题几副,到时贴在凤仪宫、太和殿的柱子上。”

  许是心中高兴,霍翎这回落笔时,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字迹有所突破。

  她一口气写了九副,要不是景元帝叫停,让她歇会儿再继续,霍翎还能再多写几副。

  在霍翎喝茶休息时,景元帝站在她所写的春符前,静静端详了片刻,夸道:“阿翎的字迹,愈发有神韵了。”

  当天下午,如文盛安、陆杭、柳国公这等重臣,都收到了宫里赐下的两幅春符。

  当听说一幅是赐给他们,一幅是赐给他们的夫人,他们还有些摸不着头脑。直到展开春符,看见上面相似又不同的字迹时,如陆杭这样的,立刻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。

  如文盛安、柳国公这种,在怔愣片刻后,也都猜到了原由,不禁在心下嘀咕,陛下是不是对皇后恩宠太过了,连这种事情都让皇后跟着掺和进来。

  不过皇后赏赐命妇,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自家夫人得了皇后手书,更是一份难得的体面。

  看着自家夫人脸上的笑容,听着家中女眷的羡慕声,他们也就只能这么在心里嘀咕一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