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2章

作者:插柳成荫 标签: 古代言情

  “这生意能做。”

  俞老头看看除了两个读书的都在家,严肃道:“这生意是俞荷起的头,大房占四成,老二家成武,老三家龙龙,我和你们娘各占两成,你们,有意见吗?”

  “爹,我们龙龙还小,占一成就可以了。”俞有钱笑着说,胳膊都要被赵娟掐青了。

  这个傻子,谁嫌钱少了!

  “阿爷,我没帮上忙,以后你叫我一声就行。”成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  “有地,你觉得呢?”俞老头就当成武同意了。

  “爹娘说了算。不过话要说清楚。老二老三你们也看到唐家有多看重豆腐方

  子。

  胡辣汤方子是俞荷的,拿二成不为过吧,你们嫂子和娘昨儿熬了一夜以后还要出力,再占两成,没问题吧!”

  唐大丫抢话道:“没问题。大哥说的在理。以后我们肯定帮忙干。”

  俞有粮和俞有钱异口同声表示同意,还说以后也会帮忙。

  龙龙高兴的合不拢嘴,姐说的对,跟着她有钱赚。

  “看你们弟兄三个齐心协力,比赚钱多少都让我和你爹高兴。”马三面笑着说。

  “大家回去好好休息一下,下午尽快买齐明早要用的食材,照今天的情况,明天把我们三百斤的大缸都给装满了。”

  俞荷跟着阿爹去镇上让大姑父给留的一斤板油,两斤五花肉,连带的买了三斤木耳,西街吴记豆腐买了十斤老豆腐。

  八十文看得见的成本,还有人工,家里的菜米,柴火,灯油,牛车消耗,算下来。

  “手里买的才算钱,家里的花销都不算。现在农闲,农家一年没有进项的人家也很多。明天赚的肯定比今天多。”俞荷把想法写在脸上,俞有地反过来安慰女儿。

  “我们家四成都算你的,先给你凑够买一块地的钱。”

  “阿爹,你真好。”

  果然,第二天俞家的牛车一到,俞有粮和俞有钱一喊:“好吃的俞记胡辣肉丸汤!”

  “2文钱一碗,买一送一!”

  看仓库的人有一算一,拿着自己的碗就把牛车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
  俞有地看这架势,幸亏没带孩子来,他们大人也分了工。

  只见唐大丫挥着大勺一碗碗的舀,俞有粮在旁边帮忙洗碗,俞有钱见人多,一边帮忙一边看着钱箱子。

  戊时初,三百多斤胡辣汤全部卖货,唐大丫的背像是水洗了一样,俞有粮赶紧把外套给她披在肩膀上,俞有钱也精疲力尽再不愿意看钱箱子一眼。

  “明天还有一天,后天开始,我们每天只做一百斤,一碗卖2文,多一碗没有。”俞有地给三个大人打气。

  “咱先回去休息,等下午让爹和成武来拿肉和豆腐。”

  唐大丫焦虑紧张又累又困粘上枕头就睡。

  俞有粮和俞有钱也没兴趣数钱,两个人一边打瞌睡,一边听大哥教俞荷和龙龙数数。

  “一二三……九十六……一百六十一……二百九十八……六百一十八!”

  老天爷,总算数完了。

  “618文,不错不错。明天可能有更多!”马三面笑着说。

  “后天开始,只做八十斤,早上寅时三刻出摊,不管卖不卖的完,戊时准时收摊。”

  下午,马三面带着李二娘赵娟三个厨房准备蔬菜,这三天她菜园子里的青菜拔光了,幸亏白菜种的多。

  俞荷和俞老头龙龙成武背着四个满满的背篓回来。

  今天卖的多,还多亏豆腐买的多,做成豆腐丝胡辣汤味道好,还顶饱。

  俞梅拿刀先切五花肉,李二娘切葱丝调料,赵娟切的豆腐片均匀。

  准备工作做好,一家人早早地吃了晚饭,开始休息。

  李二娘踩着点起来,马三面已经烧好一锅开水,现在看见烧火的公公已经见怪不怪。

  刷牙洗脸,熟练的锅里倒油,炒香洋芋丁,倒水挨个儿下配菜,下调料包,估摸时间差不多,倒进米浆,搅匀,最后倒进丸子和葱花香菜。

  “爹娘,大嫂!”赵娟赶来帮忙,俞有钱跟在她身后提着水桶。

  牛车准备好,大缸坐稳,俞有粮和俞有钱一桶一桶往车上提做好的胡辣汤,要连着六锅,大缸才装满。

  俞有地俞荷俞梅俞成文,俞成武几个陆续起床,最后起来的唐大丫今天比昨天坦然多了。

  “出发!”俞荷坐在车头,拳头举起来,喊道。

  俞成文,俞成义留在家里背书,除了马三面和李二娘,都跟着牛车去镇上了。

  三天时间,码头上下都知道了俞记胡辣汤,最神奇的是它的药效,人们私下传说,这俞记胡辣汤能治风湿和腰腿痛。

  唐大丫今天没走,婆婆说今天就分这三天的利钱。

第17章

  “除过成本,结余1368文。”马三面几下就算清楚了。

  “老大家分542文。老二271,老三271,我和你们爹271文。老二老三,你们每家给孩子十五文零花钱。”

  马三面先把钱给俞荷。

  “谢谢阿奶!”看着小孙女喜笑颜开,马三面俞老头也很高兴。

  俞荷把着钱抱着自己的箱子回屋,私下给龙龙五文。

  “这是我上次请你吃县城好吃食的钱。改明儿咱就花了。”

  明天开始怎么分钱,分工,自然有阿奶,她只需处理好调料包,坐等分红就好。

  碾藤椒和几种药材她也不避人,但大家都很自觉没人来问,尤其二婶三婶一看她拿出佐料和碾子,就会立刻走开。

  马三面仔细算了成本,用家里东西的钱补上,第一天俞荷买肉的钱退给她。

  李二娘本来要把分到的钱都给俞荷,俞荷只拿了二成271,说以后都这么分,李二娘又分给她30文零花。

  给阿爹还了退回来的和本钱,俞荷三天挣了三百零一文。

  这比她准备单打独斗赚的多,家里人人都有收入,都想着赚钱,齐心协力做事。

  李二娘给俞梅三十文,给长子三十文,剩下的钱连俞有地的二百文私房钱一起锁进箱子。

  “俞梅,今年把我们的棉袄都翻新一下,再一人做身衣裳,明年你十一岁,茶饭女工都得好好练,多跟你奶学管家。阿娘希望你出嫁了,日子也能过的和你阿奶一样。”

  “阿娘,还早呢!”俞梅羞了,把李二娘的话也记在心里。

  像俞荷说的,阿奶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。

  阿爹说,胡辣汤能卖上钱,俞荷的方子占五成,阿奶让全家都帮忙,做大,打响名声扩大影响占五成,并且这影响最关键。

  她虽然有些听不懂,但听阿爹的准没错。

  二房,唐大丫心安理得拿了钱,先给成武十五文零花钱,拉着儿子的胳膊说:“成武,别多想,你好好跟着我们卖胡辣汤。”

  “嗯。”俞成武看着阿娘担心的样子,点点头。

  “他娘,给两兄弟扯厚布做套衣裳,剩下的钱,给你我也做一件。”俞有粮总觉得这钱来的太快,必须花掉。

  俞有钱赵娟把钱十个一串,穿好,又数了数,连箱子交给龙龙玩会儿。

  “你双身子就在家帮忙,我多跑跑镇上,二嫂卖东西,二哥洗碗,我收钱给打下手。我们家生意好有人眼热呢,我必须每天看着去。”

  “知道。家里好不容易多了个来钱的门路,我又不傻,三天能拿这么多,长久下去零钱有了。家里有钱,都是一家人,谁愿意三瓜两枣的计较。”

  赵娟惊讶的是婆婆的态度,婆婆这个分法,把成本全算在家里的总账上了,分到他们二房、三房头上的钱就多了。

  他们手里有了钱,是不是老两口就准备给三个儿子分家析产!

  算了,想那么多没用,先把眼下的生活过好。赵娟笑着扶了一下肚子,这孩子出生家里条件就能好了。

  又是一天,清晨,俞荷把鸭子赶到河边,担心今天恢复原价的一百多斤胡辣汤能不能卖出去。

  等她从河边回来,二婶二叔和三叔龙龙成武哥已经回来了。

  俞有钱一见面就说:“俞荷,太好卖了。明天我们要去迟一点,慢慢的把时间固定下来。这样大家都能休息好。”没命了,赚再多的钱都没意义,这个道理,俞有钱三天就想通了。

  唐二婶也跟着点头,道:“太好卖,一共卖了二百二十八碗,给他大姑带了几碗。”

  “这钱,等九月初一一起分。”马三面现在不征求儿子儿媳的意见了,数了数今天的收入,一文文穿一百文一串,用专门的箱子存着。

  又卖了两天,渐渐的客源固定,家里人镇定自若安排好时间,早上卖一个时辰,不急不赶,食材也好准备,还能兼顾地里的庄稼。

  秋风瑟瑟,一场秋雨一场寒,俞二叔二婶彻底接过卖胡辣汤的活,每天赶早市来回一个时辰,其他人开始打理庄稼。

  九月初一,中午吃过饭,马三面先说黄豆地种麦的事,接着就是大家期待了十来天的分红。

  一百二十斤算下来也就二百碗左右,一碗2文,一天卖400文,11天——四两四钱。

  这是毛利,除过每天一百多的成本,俞有地能分到一两二钱,俞有粮和俞有钱各得六百。

  俞荷分得610文,加上先头存的一共有九百多,马上存到一两了。

  大人们要拔黄豆抢种冬麦,牛也不能用了,俞梅俞成武接过做胡辣汤的生意,带着俞荷龙龙卖,四个人一天轻轻松松卖五十多斤,挣一百多四个人平分。

  这段时间,码头上早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胡辣汤,可是他们的味道始终比不上俞记正宗。

  加上俞家只卖2文钱一碗,再降价也没赚头,他们一点不影响俞家的生意。

  明天就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了,俞荷天没亮起来打上了十八只鸭子的主意。

  这十八个鸭子从六月以来,费她功夫最多,可以下锅了。

  做生意的妥了,俞荷抱柴先烧了一锅开水,拿着菜刀直奔后院。

  嘎嘎嘎鸭子惊恐的尖叫,引来了在家看门的宋老太。

  “俞荷,家里有人吗?”

  “宋阿奶,我在呢。”俞荷抓着两只鸭子一头鸭毛从后院出来。

  “明儿过节,我准备烧鸭子。”

  “是哦,明天九月九了。真好。家里人呢?”

  “拔黄豆扯菜去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