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尊首辅养成记 第101章

作者:史官提笔 标签: 爽文 朝堂之上 正剧 穿越重生

  人群中有人轻叹一声:“是宋大人。”此话一出,周围的人都往后退了几步,让出一条道来。

  车里的人这才撩开车帘,火光照在她苍白的脸上,众人终于看清,果然是左同知,宋世恕。

  柳大人见来人,先是惊愕。

  宋世恕和她,分别是左右同知,与她不一样的是,她在县里熬了整整十年,才熬到现在的位置,而这位宋大人,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,于前年空降为开封的左同知。

  本朝以左为大,宋世恕年不过三十,已然骑到她柳某人的头上。不仅如此,宋世恕在知府面前,也是我行我素的,常常是一句话怼得知府脸色铁青,之后知府却像怵了她,从来不会和她争辩什么,最多是笑着回她两句,快快的结束话题。

  加上宋大人素来喜静,她做这官也是做得离奇,几乎从不去府衙述职,只叫自家小厮每日午时取走文书,再于次日卯时将批好的文书送回府衙。所以外人看她宋大人,更是神秘至极。

  今夜她突然出现,是众人始料未及的。

  柳大人立刻迎上前去:“宋大人。”

  宋世恕探出脸来,默然颔首,唤了一声:“柳大人。”她顿了一下,又问:“现在什么情况?”

  柳大人回:“各县都有出力,奈何水源太远,取水艰难,火势发展太快。”她叹了口气,“现在只有一条山路尚未封住,但是很快火就要烧过来了,一旦烧起来,唯一的路也要被堵死,现在上山太冒险,只能寄希望于山上的山民自己撤出了。”

  宋世恕冷冷地瞥了柳大人一眼,转而扬脸看向火场,片刻后才继续说:“柳大人,我同都督又加借了三百人马,即刻由刘大将军带领着进山,你这就放她们进去罢。”

  众人闻言一阵哗然。柳大人当即把脸一沉:“恕下官不能答应。诸位军士侠肝义胆,属实令柳某人佩服,只是诸位皆是朝廷重器,此番上山,却是凶多吉少,下官不能眼睁睁看着诸位入这火坑。”

  宋世恕没有理会她,径自掷出腰牌,准备叫随从递给副将刘义。

  柳大人立刻将人拦住:“宋大人,此事非同小可,倘若这火还有一分救性,柳某人也不会出手阻拦,只是这实在是没有办法了。”柳大人说着话,声音都在抖。知府临行前,把开封交给她,那她就要担起责任。她自然也想救火,可这火势太猛,现在进去就是送死。

  山上是有几户散户被困,但加起来不过十几个人,如果刘都督的三百将士为这十几个散户葬身火海,她如何跟知府交代?如何向朝廷交代?

  所以她就算得罪宋世恕,也不能放人去送死。

  宋世恕蹙眉道:

  “一切责任都在宋某人,与柳大人无关。”

  杨思焕走在路上,听到前方不远处渐渐喧嚷起来,便也上前去观望,她在人群中伫立许久,这时候回过头,看到后方整装待发的军队,不禁心头一颤。就她所知的,这山上的散户只有数十口人,且大多数年富力强的人都已经撤离,只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幼童还被困在上面,而这些军士,为了那些老弱幼子,竟要豁出性命来挽救。她都开始怀疑,这还是封建社会吗?还是说,她们此行不是为了救人,而是为了军火库?

  正在杨思焕错愕之时,不知谁故意用力推了她一把,叫她打了个趔趄,直接冲到马车跟前。她下意识回过头,想看是谁,却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她,在万众瞩目之下,杨思焕一时间失了神。待她回过神来,发觉脚下踩着一块硬物,低头一看,竟是方才宋世恕掷出来的腰牌。

  她静静的不说话,当着众人的面,将腰牌捡起来。她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,山火将半边夜空照得透亮,甚至刺得她双眼发痛。她想,断山上藏了火石的事,这些人大概都是不知道的,否则她们就不敢站在这里互相推诿责任了,她们一定会有多远跑多远。

  这样想着,杨思焕就躬身将腰牌举起,一字字说道:“下官斗胆,有一个救火的法子,只是需要大人及众将士的协助。”

  “你是何人?”

  杨思焕抬眸,向马车里面看去,首先看到的是一柄羽扇,扇子的主人坐在轮椅上,已默默的看了她多时。甚至周遭的人还没回过神,那人又道:“年纪轻轻,也敢说这种话。”

  宋世恕脸上略带愠色,杨思焕知道,凭自己这个年轻的面孔,是很难让人信服的。杨思焕缓缓直起身子,尖锐的目光落到她的脸上,她却定定地回望过去,淡淡道:“下官太康知县,杨思焕,愿随将士们一道,奔赴火场,生死自负。”

  宋世恕看着她讪讪一笑,然后摆摆手,便算是同意了。

  事到如今,柳大人已经没有阻拦的理由,只好侧过身来让道放行。有人牵了一匹马来,让杨思焕骑了上去。尘土飞扬中,没人察觉,有个身影站到了不远处的大树下,静静地看着杨思焕离去的方向。

  树影微微晃动,风微微吹动那人的衣摆,他的眼中满是冷漠,好像在看一出戏。

  

第128章 都督要见你

  大火烧山,困死了多户村民,偏又遇到都督路过寻访,此事非同小可,在旁的一众官员各怀心事,谁都不想担这个责任。

  彼时杨思焕作为太康县的知县,主动站出来说出那番话,一下子就打破了僵持的局面。

  众人看着杨思焕果然带头冲进火场,一下子不见了踪影,竟都松了一口气,都改看起热闹来。

  有些甚至私底下低声闲聊起关于杨思焕的种种。

  宋世恕则坐在车里,默默望着众军士消失的方向,就隐约听到有人略带戏谑的口吻低声说:“我当是谁,原是京中来的那位。”

  宋世恕便问一旁的柳大人:“方才那知县,可就是先前在礼部做过侍郎的那个?”

  柳大人道:“是她了,她私降赋税,还拒缴府衙公税,我手下命人去催,她竟把自家的后门拆掉,在上面写字,着人送到衙内。”

  柳大人话音未落,就听旁边宋世恕的贴身随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。柳大人正要再说什么,就听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有人翻身下马,环顾四周朗声问道:“请问宋同知何在?”

  宋世恕闻言,挑开车帷沉声应道:“什么事?”

  那人回过头,拱手向宋世恕见礼,直道:“宋大人,我家家主请您过去叙旧。”

  此言一出,众人都好奇的把目光投向来人,只见她一身猩红的戎装,腰间的长剑因为常年磨砺,在山火的照耀下熠熠生光,这身装束,显然不是寻常宅邸的卫兵。再看她的马的辔头,亦有朝中二品武将才会有的麒麟纹。此时此刻会出现在这里,此人定是定北大将军兼都督的亲信无疑。

  众人交目相望,不禁感叹难道宋世恕与都督竟真的是故交?怪不得她轻易就能借得那么多兵来救火。

  宋世恕却说:“你也看到了,如今火情如此艰难,我如何脱得开身?”

  那人顺着她的目光,转头也看了一眼将要被大火封死的山路,说道:“我家家主说,她料您会这样说。”

  宋世恕扬起脸来看了片刻,才道:“也罢。”此刻她似乎想起多年前的桩桩件件,心底冒出一个声音:“在她心里不过是几条人命,有什么了不起的。”想到这里,她叹道:“我这就去见她。”

  

第129章 第129章宋世恕离……

  宋世恕离开火场不久,身为右同知的柳大人便打道回府了,留下面面相觑的一众小知县。

  柳大人的车行了一路,徐县丞就在后面追了一路。因才离开人群,县丞不好大声喊叫,只是死命地跑,甚至跑丢了一只鞋,直到柳大人的车拐了个弯,行至无人的小道上,她才左顾右盼,上气不接下气的唤了声:“柳大人…”

  车夫似乎听到有人在叫喊着什么,有意勒了缰绳,却听柳大人漠然开口:“休要多管闲事,一心赶你的车。”

  于是徐县丞就眼看那才要停下的车又快起来,拐了个弯,很快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,她一时气短,当即就瘫坐在地,但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,马上连滚带爬的继续追赶上去。

  徐县丞早年家境尚可,一心好学,然而终究没有入仕的运气,早年被选为佾生,家中老母耗尽家私替她捐了个国子监生,却见她蹉跎几载都不上榜,后来索性以佾生的身份补了太康县丞的职,这一做就做了半辈子县丞。

  太康县上任知县便是柳大人,这个柳大人同徐知县一样,是个十足的钉子户,在太康这个穷县衙,一扎就是好多年,所以说昔日的两个人是上下级,更是老熟人。

  外人面前,柳大人对徐县丞颇有关照,即便左迁至同知,也不忘时不时照拂一下远在太康的徐县丞,别的不说,就说徐县丞前一个夫郎早逝,留下一双多病的孪生女儿,俩孩子自幼就在药罐子里头泡着,光靠徐县丞在县衙的饷银很难度日,这些年多亏了柳大人的接济,否则徐家的两个病秧子也活不到现在。

  不知道的还以为柳大人只是心善,却不知她背地里做了多少见不得光的事,徐县丞便是极善遮光的人。是以柳大人越是身居高位,越是不会怠慢位卑身贱的小人。

  柳大人前日就听说徐县丞的女儿旧病复发,需要一大笔钱,早就知道徐县丞要来找她,却不曾想她竟如此明目张胆,在这个节骨眼上当众追着她要钱来了。

  柳大人想到这里,心中越发烦闷,终是撩开车帘叹了口气:“罢了,停车!”她想,一切到此为止吧。

  马车甚至打了个弯,回过头去,迎上了气喘吁吁的徐县丞。

  “大人…你不能…不能走。”

  柳大人探出头,只见昔日的下属弯腰喘着粗气,良久也说不出囫囵的话来。

  “有什么事都上来说。”

  徐县丞也不待车夫搬来杌子,就匆忙爬上柳府的车,稍微顺了顺气,又将方才的话重复了一遍:“大人,咱们今晚不能走。”她顿了顿又道:“大人当真以为,就凭宋世恕一个瘸子的面子,能请都督出兵救火?据我所知,那位可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。”

  柳大人闻言扯了扯嘴角,她其实早就知道了,她知道宋世恕是道衍的门徒,道衍那个老和尚,先祖皇帝在世都要忌惮三分,所以宋世恕才能如此肆意横行。

  刘仲亦是道衍一手教出来的,算起来,宋世恕同刘仲是同门师姐妹了。

  柳大人漠然:“她们二人是同门,借个兵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。”说着话,冷眼瞥了一下徐县丞,望着她赤裸的双脚,不禁挑起眉来:“你一路追赶本官,就是为了同我嚼舌根?”

  徐县丞连忙解释:“这些都不重要。”她一面说,一面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柳大人。

  柳大人将烛台移近,打眼一瞧,是游云惊龙般的一列大字,写的是断山埋了一万箱火药,当下猛然转脸怒问徐县丞:“哪来的?”

  “从杨大人那里摸来的。”徐县丞说罢又补了一句:“是现任知县杨思焕。”

  柳大人面色凝重的攥紧那张纸,她在这做了半辈子知县,竟不知这山里何时被悄无声息地埋了火药,而且一埋就是一万箱。

  一万箱火药…不必说这小小的山头,一旦点着,半个开封城都将化成灰烬。这军火库的力量虽不至于颠覆朝野,却也足够撼动半片江山。

  即便如此,此时柳大人心中在意的却是另一桩事,她颤手将纸团再次展开,铺平,举着烛台仔细端详了半晌,方才惊叹:“这个字迹我见过。”

  徐县丞闻言也凑过去看,方才没仔细瞧,这下才发觉,这字迹着实很有特点,看似写得豪放飘逸,实则一笔一画都是内敛含蓄,犹如飘云蛟龙,便要问:“大人认识那人?”

  柳大人不说话,只要车夫立刻打马回车,一刻也不敢耽搁的直奔断山去了。

  

第130章 自杨思焕一……

  自杨思焕一行人冲入火场之后,不过一炷香的功夫,山火便将整个山路封死,断山如同孤岛一般,被火生生裹了进去。思焕与三百军士一起,就这么消失在那熊熊烈火中。

  而刘仲的兵马就驻扎在距火场三四公里外。宋世恕的马车才刚停稳在营地的入

  口处,就有小军将早已备好的木板搭到车上。

  “多谢小军,都督真是周到。”

  宋世恕的小随从一面夸赞,一面小心推着轮椅从车上下来。

  那小军并未回应,也没有上前帮扶,却是绷着张脸立在一旁,看着宋世恕坐着轮椅慢悠悠地滑下来。

  随从抬脸四顾,只见眼前的几个小军都在这寒风里立得笔直,个个都像被摄了魂的铁雕一般。

  只有与她们一路过来的小军看起来还算和善,却也不肯与她们多话,只翻身下马,道了句:“大人在此暂候片刻,我去禀报都督。”

  热脸贴了冷屁股,小随从也不失落,反倒好奇的左顾右盼,又低声问宋世恕:“师父,这就是传说中的影子军罢?”

  宋世恕不说话,算是默认了。

  小随从的眸中闪着光亮,心中激动不已,她曾在街上说书人的口中听过影子军的故事,传说中的影子军战无不克、神秘莫测,她们当中的个个都是身怀绝技、以一敌百,是犁朝的利爪,守边护国的重器。

  小随从兴奋之余又生出疑惑:“不对,师父,我听说影子军是暗卫的一种,应该戴着面具躲在暗处才对。”

  宋世恕依旧不语,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。传说中的影子军战无不胜,在说书人的口中神乎其神,而宋世恕作为曾经影子军中的一员却是知道其实并非如此。

  影子军并不是皇族的亲军,也不是刘仲的暗卫,而是先祖皇帝部下的一个情报机构。既然是情报机构,就一定是极其隐秘的,除了历代皇帝,没有人知道它真正的统领是谁。

  影子军中的人员为了收集情报,往往都有其他身份作为掩护,他们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一般是家族承袭,正如宋世恕,她母亲是表面上是商贾,实则是负责南北沟通的线人,直到她临死时才将宋世恕叫到塌前,将自己未竟的事业交代与她。

  到了宋世恕这里,她收到的任务就是用运茶叶的船多次、少量的带“货”到开封,再由开封的下级影子将“货”转送到别处。

  影子军中的每一个人都只能联系到两个同僚,其一是上级影子,其二是下级影子,并且所有人的任务都是独立的,互相不许透露情报。

  年少气盛的宋世恕就曾用两条腿的代价换了她不该知道的秘密——她罔顾命令,私自打开“货物”,发现她一直在运的砖头一样的东西,里面包裹的其实是火药。她以为将东西原封不动的装回就可以蒙混过关,却不曾想不过几日的功夫,负责清理门户的人就来找她了。

  也是她命不该绝,早年被道衍和尚看中,道衍有意收她为徒,所以那蒙面的影子举刀要砍她时,凭空飞出一支暗器,之后道衍现身将她带走。

  道衍亲自找了先帝,保下宋世恕的命,也亲自废去她一双腿,算是给了影子军统领一个交代。

  但是她的小随从并不知道这些往事,天真的一问令她不得安宁。

  却说那前去通报的的小军去了一时,很快就来回话:“都督在主帐,大人请随我来。”一边说话,一边意味深长地看向宋世恕身后的小随从。

上一篇:在年代文中咸鱼
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