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深碧色
崔翁只得自顾自道:“过了年节,便是你阿母的寿辰,届时多邀些宾客,叫她留心相看。”
崔循神色淡淡的:“是。”
崔翁又道:“给公主递封请帖。”
崔循饮茶的动作一顿,而后意识到,祖父是想看看萧窈如何。若是看得过眼,兴许便要聘给崔韶。
这样也没什么不好。
能说的都说了,崔韶本就不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,祖父要亲自过问这件事,便用不着他费神。
崔循放了茶盏:“祖父若是无旁的吩咐,我便往官署去了。”
崔翁原还有些闲话,见此,只得颔首:“你自忙去吧。只是勿要操劳太过,留意身体。”
“是。”崔循应了声,缓步离去。
马车载着他,驶离别院,前往望仙门。
当值的左丞原本与好友相约酒肆一聚,结果出门迎面撞上崔循,大惊失色。
“少卿今日前来,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?”
左丞知道崔循今日休沐,也知道昨日离开前,他已经将公务悉数料理妥当,还当是出了什么大事,值得特地入宫。
“无碍,你自便就是。”
崔循并未解释,也不知该如何解释,他今日来官署,不过是因为昨日萧窈偏要缠着问了那一句。
他答应了,便只能前来等候。
崔循揣度着萧窈懒散的性子,知她八成不会一早来太常寺,问过当值的内侍,果不其然。
官署无事,他难得这般清闲。
在书案前坐了片刻,想起昨日在朝晖殿书房,无意瞥见萧窈那手字,索性铺纸研墨,默了张帖。
崔循那位而今杳无音讯的父亲在许多事情上皆不着调,但却实在写得一手好字,随手写的一页纸,流出去都能卖上百金。
崔循自能提笔,习的便是他亲手所书的字帖。
后来有心更改,耗了几年,才逐渐成了如今的字迹。
萧窈姗姗来迟,赶到太常寺时,已近黄昏。
此处比上回来时,似乎冷清了些。门外候着的内侍也换了人,见着她后并未多言,只恭恭敬敬地在前引路。
萧窈在来之前,还曾犹豫过,疑心崔循会不会只是随口一应,今日压根不在。
最后还是翠微条分缕析,才劝得她走这一趟。
崔循的官廨比谢昭所在宽敞许多,亦无太多装饰,最为瞩目的是西侧的书架,足足占了整一面墙壁。
其上分门别类放置着书籍、竹简等物,整整齐齐,蔚为壮观。
萧窈看得惊叹,只觉自己这辈子兴许都看不完这些。
崔循见她来,方才搁了笔:“公主有何不解之处?”
萧窈的视线这才落在他身上:“原是有的,不过今日姑母来看我,不懂的地方也都为我讲明白了。”
这礼本就是参照宣帝时,阳羡长公主的章程拟定的,自然不会有人比她这个亲历者更为明晰。
崔循对此了然,却又疑惑:“既如此,公主为何而来?”
萧窈走近,将那卷竹简放在书案上。
崔循道:“这本就是要予公主的,不必送还。”
“倒也不单单为此,”萧窈摇摇头,回忆着翠微的说辞,“只是我后来想,昨日之举确实多有不妥,怠慢了少卿,还是应该当面致歉才是。”
这话虽动听,却实在不像萧窈能说出来的。
崔循并没细究,只道:“无妨。”
得了这句,萧窈若是知情识趣些,就该起身告辞,他也可归家处理事务。
可萧窈并没离开,话锋一转道:“其实我今日原也犹豫,想着兴许不该来的。”
崔循收起字帖的手一顿:“为何?”
“我前回顺路来你们这,听了协律郎几曲,没两日便仿佛传得人尽皆知……”萧窈叹了口气,“今日来寻你,若是再传出去,岂非折损少卿清誉。”
她将话说得忧心忡忡,可眼底却带着笑意,实在看不出有多在乎。
崔循深深地看了她一眼:“公主大可不必忧心。”
萧窈眉尖微挑。
崔循平静道:“此处,不会有人敢拿我的事情出去说三道四。”
萧窈噎了下。
她实在厌烦崔循这副从容不迫,游刃有余的模样,便又问:“少卿的意思,是协律郎不如你?”
崔循迎着她挑衅似的目光,缓缓问:“公主以为呢?”
第022章
时下虽将崔循与谢昭并称“双璧”,但明眼人都知道,两人无法等量齐观。
谢昭是因师从松月居士,因他那一手好琴、好文才而颇负盛名。
可他到底生母不详,纵然谢翁当年拍板,令他认祖归宗,而今谢家明面上也无人敢轻慢,但归根结底是个闲散公子。
而崔循不同。
崔循是崔氏的嫡长公子,母亲出身吴郡陆氏,亦是南边极煊赫的门第。
他是两族中最为出色的子弟,肩上担着无数期望,亦掌握着无数资源与人脉,如臂使指,莫不顺从。
所以对着萧窈不怀好意的问题,能轻飘飘地反问回去。
崔循脸上没有任何倨傲之色,仿佛只是在陈述事实。
他总是这样,那日在王家宴厅,说她“年少轻狂”时,亦是如此。
萧窈衣袖下的手不觉攥紧,冷笑了声:“我倒以为,协律郎很好。”
崔循平静无波:“随公主怎么想。”
这话彻底聊不下去了。
“少卿日理万机,事务繁忙,我便不叨扰了。”
萧窈皮笑肉不笑地起身告辞,没等崔循再说什么,便拂袖离去。
青禾见她气呼呼出来,迎上去笑道:“方才小六令人传了话过来,说是晏小郎来了建邺,正在祈年殿面圣。”
萧窈怔了怔,立时换了笑脸:“晏游何时来的?先前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。”
晏游是她舅父收养的义子,两人自小就常在一处玩,虽算不得有血缘关系的亲表兄妹,但关系向来亲厚。
及至晏游年纪渐长,因功夫出众,在荆州桓大将军处谋了校尉一职。
此后唯有年节,又或是晏游攒了休沐回武陵时,两人才能见上一面。
萧窈此番来建邺,与荆州相距甚远,原以为见面怕是更难,却不料他竟也来此。
先前在崔循那里积攒的郁气一扫而空,连带着脚步都轻快许多,腰间的环佩禁步当啷作响,也没能叫她慢下来。
萧窈原是打算直接去祈年殿,却不料一出太常寺的门,迎面撞上晏游。
“怎的不看路?”晏游扶了她一把,调侃道,“好在是遇着我,若是旁人,可怎么办?”
萧窈踉跄半步,仰头打量着晏游。
与上回同游时比,他身量仿佛又高了些许。
兴许是入冬后日光不烈,原本麦色的肌肤养得白了些,依旧是剑眉星目,笑盈盈地望着她。
萧窈才站稳,立时问他:“你怎么突然就来了建邺?何时到的?来之前,怎么也不叫人传个消息过来?”
“适逢年节,大将军令人送年礼回建邺,我便主动请缨领了这差事。”
“昨日傍晚才到。”
“若是叫人提前知会,岂非还要你空等几
日?倒不如留个惊喜。”
晏游一一答了,扬眉笑道:“窈窈,见着我可高兴?”
“自然。”萧窈眉眼弯弯,毫不矜持,“那你何时忙完,咱们出去玩。”
“该送的年礼、拜帖都已经送予各家,只是还有一封大将军的亲笔书信,命我务必交到崔少卿手中才行……”
晏游望向萧窈身后的太常寺门庭,却只见身着朱衣的青年不知何时出现在那里。他眯了眯眼,凭借几年前的记忆认出这位崔氏的长公子,低头向萧窈道:“窈窈,你稍待片刻。”
萧窈不喜崔循是她自己的事,并不会妨碍晏游的正事,点了点头,侧身让路。
照理来说,送个信而已,实在费不了什么功夫。无非就是自报家门,道明来意,再将那封书信给了崔循就是。
萧窈已经暗暗琢磨,该去何处玩才好。
哪知崔循接了信,竟又问了许久的话,在她等得几乎已经不耐烦时,晏游才终于得以回来。
“走吧,”萧窈踢开脚边的小石子,“今日天色已晚,先请你去朝晖殿用晡食。”
“好。”晏游放慢脚步,跟在她身侧。
萧窈走了几步,好奇道:“你认得崔循?”
“早几年,崔少卿曾去过荆州,我那时刚到大将军帐下当差,有幸见过一面。”晏游提起,颇有些意外,“我那时不过一无名小卒,没想到崔少卿竟也还记得。”
萧窈追问:“他方才与你说了些什么?”
晏游深知她的脾性,笑道:“问了些荆州军务上的事,你怕是未必爱听。”
萧窈一听便不再多问,又同他提起那柄短剑:“我先前出宫时,想过寻那铁匠铺子重铸,却没能成……”
“本不是什么要紧的,无须你如此挂怀。”晏游觑着萧窈的神色,见她似是不情愿,随即改口,“改日出宫,我陪你去看看。”
萧窈遂了心意,忍笑道:“不必改日,就明日吧。”